温暖的读书时光
2025 一周一书 二维码
09

《林徽因传》

张清平 著

张清平所著的《林徽因传》,全书主要分为“林家有女”“生命的夏季”“流亡岁月”“万古人间四月天”四部分。这是一部优美动人的文学传记,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林徽因的一生。

读人物传记,知其人,论其事,更见其风骨。世人只看到她的才情与诗意,殊不知看似柔弱的她也一身浩然正气,铮铮铁骨。

推荐人:申晶
为你读书
申晶
申晶
中共党员,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文明教师、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所带班级团支部被评为郑州市教育局先进团支部。从教十余年,用责任心来耕耘事业,用包容心来关爱学生。
00:00 00:00
正文

读人物传记,晓历史沧桑,品百味人生,寻榜样力量。大家好,我是申晶。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读书分享活动,我来了!

人间四月天,春风拂面,繁花似锦,燕子呢喃,我总是禁不住会想起那个被人称奇、近乎完美的女子。称奇她的一身诗意,钦佩她为建筑事业作出的贡献,她就是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让我们一起去缅怀那个岁月深处的美丽女子吧!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作品是张清平所著的《林徽因传》。全书主要分为“林家有女”“生命的夏季”“流亡岁月”“万古人间四月天”四部分。这是一部优美动人的文学传记,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名门出身,家境优越,幼时跟着祖父一起生活,由大姑母授课发蒙,受到了许多教导;青少年时期随父亲林长民旅居伦敦,周游欧洲,萌发学习建筑学的梦想;结婚后又和丈夫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和建筑,共游欧洲艺术宝库。这样的人生经历,自是让她拥有了广阔的心胸,长远的眼光和非凡的格局。

林徽因最被众人熟知的是她文学上的成就。她兼具理性和灵性,卓越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她身上那份由内而外的热情与浪漫,使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她的散文充满灵性,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更是脍炙人口,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体现她一生对美的追求。

这位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才华横溢的学者,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华第一女建筑师。

登万丈高山,踏千里荒原,在穷乡僻壤颠簸,在荒山野岭跋涉,用脚步真真切切地丈量着祖国的热土。她和梁思成先生几经辗转终于找到唐代的太原五台山佛光寺,打破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的木结构建筑”的断言。他们是夫妻,是同行,一路风餐露宿,翻山越岭,攀爬到古建筑上去测定,掌握了最翔实最珍贵的一手资料。那些计算、绘图、拍照让他们领悟着古人建造时的匠心,一点一点都沉淀为实践考察的硕果,最终编撰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著作结束了没有中国人编写中国建筑史的缺憾,纠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偏见。林先生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并执笔写了书中的第六章宋、辽、金部分。

参与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设计,组织景泰蓝的抢救和保护……那些经她设计的建筑图案和艺术作品,历经时间的打磨,越发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提出保护民居住宅建筑,致力保护北京古城墙,担任《建筑学报》编委,普及建筑知识,参与创办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在建筑保护和教育上,林先生荜路褴褛,为建筑事业薪火相传所作出的贡献弥足珍贵。

读人物传记,知其人,论其事,更见其风骨。世人只看到她的才情与诗意,殊不知看似柔弱的她也一身浩然正气,铮铮铁骨。

《林徽因传》中,记录过这样几段往事。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林徽因一家流亡到四川南部的古镇李庄。长期窘困的生活环境,让她肺病复发,在美国的好友费慰梅多次写信,劝他们夫妇去美国接受治疗。面对朋友的善意,林徽因拒绝了:“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后来,日军占领贵州都匀,李庄的上空也时常有敌机呼啸而过。年幼的儿子梁从诫看到空中的浓烟,担忧地问母亲:“日本人要是打进四川,你们怎么办?”林徽因淡淡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在世人眼中,林徽因仿佛永远只是那个只知吟风诵柳、谈情说爱的闺阁女子。可不论境遇多么艰难,她也不曾抱怨,不曾言弃。那柔弱的外表下,实则包裹着坚毅和顽强;那从容的姿态里,其实掩映着风骨和心胸。

任时光荏苒,芳华已逝,追忆久远年代里的林徽因,我们仿佛从来记不起她老去的憔悴模样。她留存于我们脑海的相貌,似乎永远是那个轻盈灵动的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又是一年四月天,我们唯有用她的诗句,寄托哀思:“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人间四月,春事阑珊,斯人已逝,幽思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