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
【教育随笔】一位教师的独白
作者:新郑市第三中学 张国港 编辑:王慧娟 来源:郑州教育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5/07

灯下漫笔,在万籁俱寂中回首,我是如何走向教师这条路的。如同驾船回溯,来路曲折坎坷,但却万丈光芒。

也许,迷茫是船的常态。但有的船能够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我想更多的便是一种信念,正如我的小学老师——让我梦想远航的起点。

张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印象中的她还是如此年轻,一如当年的模样。

印象最深刻的是夏天,农村小学条件艰苦,甚至我们没有拿水杯喝热水的习惯,为了消暑就直接对着水龙头一阵牛饮,似乎这才是对肆意童年最好的诠释。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张老师办公室门前有了一个保温箱,里面是绿豆水,我们可以随便喝。那一年,我才知道绿豆水不是绿色的,而是红色的,一如张老师火热的教育情怀……后来,我顺利考上了初中,听说张老师得了白血病……再后来,她竟然离开了人间。

我时常问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做老师,甚至“情不知所起”,但从纷繁的记忆中似乎也寻找到了答案。

船继续往前,驶出逼仄的河沟,开始驶向星辰大海。但河沟里的梦想只在方寸之间,大海的方向却是无际无边。

这精彩又杂乱的大学生活,如春日般勃发而昂扬,如同野花、野草般野蛮生长。直到我上了一节思修课,一位姓马的老师,再次改变了航船的方向。

马老师除了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之外,更多的是他的现身说法——鼓励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去为天地立心,苍生立命……

由于本身学便是师范专业,因此,不再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开始为了教育之路的探索。

仰望星空,星空始终很美,但是总隔着光年的距离。动起来,路虽远,总能到达。

那一年,我去了大连的金州,参与支教;那一年,我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那一年,真正想做一名人民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每一个师范生应该耳熟能详的圭臬和标准。既然选择了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那便要严格执行。既然“学高为师”,那就继续深造,我选择了考研。

在辽宁读书,接触到了更多的学生,也遇到了更多的良师益友。当然,让我最难以忘怀的便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她是一位温文尔雅,蕙质兰心的先生。在读研的日子里,除了知识的教授,我想我得到更多的便是奉献精神的浸润。

她是文学院的书记,除了日常教学外,更多的是要求我们去服务,去实践。她不但要求我们这么做,她自己也在身体力行。她平素节俭,鲜有应酬,积攒的钱都捐赠到了她的家乡——辽宁朝阳的一所高中。当然,这些是我后来在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时才知道的,平常教学中她从未讲起。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优良品质——不计回报,默默奉献。

一叶扁舟,漂泊了五湖四海,终归要落叶归根。我如愿回到了故土河南,在一所高中执教。

漂泊半生,归来,面对一群少年。

那些鲜衣怒马的梦想,那些仗剑天涯的愿望,那些为鸡起舞的努力,那些通宵达旦的过往……都得偿所愿。

此时此刻,仿佛又重新走了一遍,活了一回。似乎过去的纠结和选择都已经融进了火热的青春里。很幸运,在青春的日子里,和教育相关。

今后,不忘初心,砥砺奋斗,愿书写更多的教育华章!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