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忆恩师——热衷教育事业胜于一切的他

2018-09-06 18:27 新闻中心 已有900次阅读

想见王老师已经很久了!

在我的记忆中,王老师在学习生活上给我以教导,给我以知识,给我以启示,给我以激励……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表达我敬佩之情的原因,我尊敬他实在是因为他是业界良心,在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王老师正是这样的人,他热衷于教育事业胜于一切。

他曾经担任初中物理课教学。在教学中,他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采用了以物理过程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手段,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他的“物理过程”教学就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素、过程进行认真分析,使学生明确认识物理现象就是掌握物理过程。在他任教期间,物理成绩一直是全县的佼佼者。

后来,他被调入了八岗第二初级中学任校长。当时,这所学校建在沙岗薄地之中,办学条件极差。他到任后,带领全校师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搬掉了校园内的七座沙丘。彻底改变了校园的沙荒面貌。同时利用已“开拓”的场地建立了小有规模的苹果示范园基地。很好地发展了校园经济,增加收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在他任职二初中校长期间的十年里,学校被郑州市教委命名为“校园经济开发窗口学校”。他自己也多次被郑州市教育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

除此之外,他最为让我津津乐道的还有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心理健康的关注。他极其关爱学生。爱学生,为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让他得到了非同一般的来自学生和同行的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

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

正是这种爱,凝成了师生之间水乳交融的情谊。

我们上初中那会儿住校条件极差。夏天,教室里没有电扇,更不用说空调;冬天,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一个蜂窝煤炉子供大家取暖,四面透风的窗户被封上了塑料布。但是,那会儿我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涨,一点儿也体会不到当时的辛苦。

吃饭时,看到有些孩子大冬天的啃从家里带来的凉馍。王老师当时就开班主任会,告诉每位孩子可以把自家带的馍交给伙上,有学校把孩子们的饭热热。

个别身体条件差的孩子,由于学习时间把握不好,有脑神经衰弱的现象。他就买来安神补脑液,给那些需要的孩子。为了照顾初三学生就餐,他甚至让需要的孩子搭上教师的食堂。

至今回想起那次加餐,我还记忆犹新。

那次,下午放学,我们几个“学习狂”在教室里学了会儿习。想着等会儿,人少了再去伙房吃饭,谁知学着学着,误了饭点儿。等我们来到伙房时,师傅已经在刷锅了。无奈,只得返回教室继续学习。谁知晚自习第一节课还行,快到放学时,肚子已经发出强烈地抗议了。正在这时,班主任走到我们几个面前说,王校长让你们出来一下。

走出教室,王校长站在教室门口。他冲我们招招手:“你们几个来我办公室一下。”我们疑惑地跟在他身后,想着会有什么事儿呢?进门后,他指了指办公桌上的菜馍:“慧霞(王老师的闺女)她妈刚送来的,我不饿,你们几个现在肚子快撑不住了吧?赶快吃吧!”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动,都在想,他怎么知道我们没吃成晚饭呢?

“再不吃,要批评了啊!”王老师“威胁”道。

我们手捧菜馍吃了起来,那菜馍是韭菜鸡蛋馅儿的,吃到嘴里软软的,香香的,心里暖暖的。时隔二十多年了,那味道至今回味无穷!

初三的孩子们面临着中招考试,总是休息得很晚。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王老师都陪着孩子们。要么在教室内转转,要么在校园里走走。印象最深的是,他最爱背靠校园里的一棵高大的梧桐树蹲着,眼望着我们初三的教室。用他的话说,孩子们不睡,他就不能睡,有老师在,孩子们学习踏实,有劲儿!

当大家都在调侃,都在抱怨教师的苦和穷,甚至有些老师停薪留职出去挣“大钱”的时候,他总是尽心尽责地做着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一如既往的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转来转去,守望着自己的“麦田”。

就是这样一位爱生如子的教师。忙于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他有妻子,有儿女,但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很少回去探望。倒是妻子常常在电话里给王老师报平安,叮嘱他安心工作,注意身体。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并照顾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问:“王老师,您的孩子上几年级呀?”他竟然说道:“上几年级来着?我还不清楚嘞!”

记得还有一次,王老师的女儿因为顽皮,爬树时从树上掉了下来,好在没什么大碍。事后他说,当时听到此事后,他双腿发软,心里发慌,不知自己如何到的家。

可见没有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和妻儿朝夕相处,牵手促膝。但往往付出是真诚的,过程确是劳苦的。

他敬业,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都无暇顾及的程度。每当这时,我们几个就商议轮流去给他“义务”值日。那个办公室经过我们的打理,变得干净整洁:干净的桌椅,明亮的窗户,火炉子里烧水的热气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令人舒服。

他常常说:“你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滴晶莹剔透的荷露,散发着无尽的光彩,你们常常给我许多灵感,让我既留恋已悄然逝去的时光,又凭添了许多对未来的希望,你们给我激励,让我欣慰,我感谢你们”。

我一直很好奇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心境。直到有一天无意中听他提到,教师这个职业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是他的理想。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位智者,我的恩师!

王老师虽已暮年,但他为人师者的那份真情,那份执着。让我没齿难忘,回味一生!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地址:郑州市南阳路314号 邮编4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