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烈庆祝第37个教师节 > 礼赞教师

【教师节征文】那些年,教过我的老师

责编:王佳莉 作者:郑州教育博客博友耿振立

老师,是一生的领路人。很庆幸,在我的求学路上,遇到了一位又一位的好老师。今天趁着雨天来写写他们吧。

小学,在我们村度过。那时候我们村小学有三位来自外地的公办教师:陈建修老师,吕秋成老师,还有韩伯亭老师。这三位老师认真负责,很受村里人的尊重。韩老师教我五年级的语文。那时的韩老师衣着朴素,却不失庄重。一头银发配上一副厚厚的眼镜,让人觉得他的学问深不可测。他讲课的声音不是很大很快,但是抑扬顿挫,好听极了。那时候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课。韩老师讲写作讲的特别生动实用,什么凤头豹肚虎尾,什么开门见山直点题,什么首尾呼应,承上启下,还有朗朗上口用排比等等,感觉写作的方法真是太多了!那时候的我们毕竟知识面窄,能力不够,写不出很好的文章,多是流水账之类的平铺直叙,韩老师也不生气,反而会耐心的以某一篇来作为例子,给大家讲修改的方法和意义。现在写完博文之后,总会再三修改,逐一修改,应该是那时候对我产生了启蒙吧。

初中,我到了村边上的一所厂矿学校。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位严师梁霞女士。梁老师个子不是很高,一头短发特别精神。她比较严肃,我们很少见过她的笑容。在学习要求上,她很严厉,包含她的女儿梁琳在内,谁也不会被照顾。如果我们字迹写的稍微潦草一点,就会被撕掉勒令重写;早读背书,声音必须洪亮。过了六点半以后,大家可以开始主动她背书,谁背完了谁就可以提前下早读。那个时候我们为了早一点回家吃饭,真的是把书背的滚瓜烂熟。也可以说,那个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读书背书。

梁老师给我的人生中留下了另外两项宝贵财富,是找错别字的强迫症和收集欣赏对联的习惯。找错别字,是梁老师当年的日常作业。我们要在大街上随机的寻找错别字,看看谁找到的错字多。以至于现在我在大街上看到了错别字,总是会给别人指出来。至于对联,则是梁老师布置的假期任务。那时候的我们,会在年三十下午,拿着小本儿,挨家挨户去看那大红的对联,并抄录下来。当年叔叔婶婶家门上贴的一些对联,像“望前程一帆风顺,创大业万里生辉”、“户迎东西南北财,门纳春夏秋冬福”、“天难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爆竹声中辞旧岁,梅花香里迎新春”等这些经典对联,至今不忘。现在不管我在哪儿看到对联,都会驻足下来欣赏一番,品味一下对联里的对仗和平仄。像饭店的对联“这世界你最善,这条街我最面”、像理发店的对联“虽是毫发技术,却是顶上功夫”、像浴池里的对联“温泉水暖暖东西南北客,泉水水聚聚四面八方财”,像学校门口的“不忘初心,践行育人使命;砥砺前行,谱写杏坛华章”等,都贴合实际,很有味道。在祖国七十华诞的时候,我还试着写了一副对联:“祖国七十华诞,儿女同庆盛世;社会主义特色,全民共奔小康”来表达我的心情。

到了高中,我遇到了李高鹤老师。李老师身材高大,但并不强壮。皮肤白皙,头发卷曲,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说起话来,全身上下带着一股文人的气息。那个时候他让我们订阅小小说,语文学习报刊,给我们推荐中外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等等来丰富我们的课外阅读量。对于作文的技巧什么的,倒是很少提及。每隔一周的作文课,总是简单一说,就让我们自由的开始创作。作文当时真的写不出也无妨,但是必须在下一周上课前交给他批阅。李老师的文化功底特别深厚,他对诗歌散文的解读,他对诗词意境的阐述,都让我们如临其境,沉溺其中。跟着他,我知道了山药蛋派和白洋淀派,知道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知道了离别诗和出塞曲等等,那个时候的语文客观题,我几乎从来不丢分,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李老师的熏陶。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年,变成了爱写打油诗的油腻大叔。而我的几位语言写作的领路人,除了李老师尚有消息外,韩老师和梁老师已经多年杳无音信,这也是一种遗憾。

人们常说,上学时候能遇到一位好老师,那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我感谢命运的眷顾,让我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好老师。而现在的我,也在老师们的影响下,向一位好老师的标准努力看齐,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更好的老师。

再有几天,教师节就要到了。借此机会,也跟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道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