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烈庆祝第37个教师节 > 礼赞教师

【教师节征文】一盏一盏的灯

责编:王佳莉 作者:郑州教育博客博友愿为流萤

“春蚕、蜡烛、园丁、工程师、灯塔......”在对老师的那么多比喻的称呼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灯”这一个。每到夜晚降临,打开灯的那一瞬间,心被照了个通透,明亮而舒适。远方赶路的人,在漆黑中摸索前进,盈盈一盏灯,照亮了他的脸庞和前进的道路。而教师,就像那一盏一盏的灯,在孩子求学的路上,将认知的世界点亮。

在我前行的路上,也有那么一盏一盏的灯,他们有的光芒明媚而耀眼,有的虽微弱但温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两盏。

第一盏,是小学三年级的王老师。

如今提起王老师,我最能想到的一个词就是“严慈相济”。她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长得白白净净,非常有气质。她说话干脆而爽快,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她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书写方面。那时候刚上三年级开始用钢笔,很多学生不喜欢用,都买来一些五花八门各种装饰的水写笔。王老师觉得钢笔比较利于练字,就要求我们写作业必须用钢笔,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公示板,用来表扬那些用钢笔写字工整、漂亮的同学。小时候都想得到表扬,所以班里用钢笔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为了避免我们找没灌墨水的借口,王老师就在班级的讲台上放置了几瓶墨水,以供墨水不够用的同学使用。随后,王老师教我们写钢笔字,从基本的笔顺开始,每天都会对着我们写的圈圈点点,“这一笔不错”,“这个字结构很好”。后来的今天,我才知道这是书法老师的专长,但王老师却在我们最需要启蒙的时候已经做了。

当然,她对我们又非常关爱。下课的时候,她常常坐在教室里改作业,有时候同学们就会围着她问东问西,她常常笑着听,笑着回答,大家都故意找话题跟她说话。记得有一次,她从别人与她的闲聊中得知有一位女生要过生日了,她悄悄地为女生准备了一个礼物和一封信放在女生的抽屉里,女生的感动与得意无以言表,连随后的表现都不一样了。那时候天气格外炎热,教室里也没有空调,快放暑假的时候在教室里学习,我们恨不得把脑袋挂在窗户上,以便多一些风,其实哪有风呢?!王老师这时候总会笑嘻嘻地回到办公室,用脸盆、水桶灯各种盛水容器,端来一盆盆清凉的水,让我们把鞋子放在教室前面,哗啦哗啦,清凉的水从桌子下面流过脚丫,瞬间凉快了许多,很多同学兴奋地叫着,王老师也不责怪。下午放学后,你总能看到那个弓着背拖地的身影在忙碌。所以暑假前的日子,我们班俨然成了全校羡慕的的对象,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骄傲了!

第二盏,是初中二年级的许老师。

许老师是我众多老师中,为数不多的男老师,而且还是英语老师。听他的口音,不是本地人。确实,他与我先前的老师大不一样,他洒脱随性,特别爱笑,看起来很不靠谱。所以他刚到班里的时候,同学们总觉得他不厉害,对他多少有些“没放在眼里”。可人就是不可貌相,他太厉害了!他厉害到一周以内的新班,哪个同学上他课私自调了座位,他直呼其名走到那个同学旁边要求他换回来,毕竟很多老师还没有认全学生。他厉害到你上课在桌子下面偷偷做了什么,他总能不动声色地觉察并用犀利的目光看到你不好意思。当然,最厉害的应该是他的火眼金睛。一本写满单词的作业,他轻轻一扫,就知道哪个单词拼写错误,哪个字母占格有问题。如果你稍微敷衍一些,他立马识破,在你的本子上画个大大的红圈,要求你重新写来。

但他似乎又对这些不那么在乎,因为他总是占用英语课的“大好时光”给我们播放一些国外的影视作品、英文歌曲,有时候还教我们演话剧、唱歌,英语课常常热闹地像音乐课。那时候农村的英语老师很少,所以他带整个初中二年级7、8个班的英语课,我们都是从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都不敢张嘴说,更不用说演、唱了。但许老师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首歌曲教了几天教了几个班,每次教的时候,他依旧热情高涨,夸张又滑稽,手舞足蹈地张罗我们唱啊唱。后来,在他的极力带动下,我们整个初中二年级都沉浸在英语学习的快乐氛围中,他嘴边常常挂着的笑,更灿烂了。

师者一盏灯,点亮万颗心。而今天,我也成了一盏灯,灯光似乎没有那么明亮,但我愿意一直坚定地点亮,哪怕只能照亮一点点。我不知道多年的的以后,我是否也可以像我的老师那样成为某个孩子心里的那盏灯,在某个日子里他会突然想起我,如果有,我想我该多么荣幸啊!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