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郑州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双减”之后,能否安心?
2021-12-2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冯军福

没了校外培训班,书面作业变少,课后活动更丰富……今年9月,“双减”为中小学生送上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

如今,“双减”政策已经落地实施四个多月,教培机构将何去何从?家长还有哪些新的担忧?学校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河南省实验小学学生参加课后合唱团训练 白春源/摄

退潮

“双减”之下,一度“高烧”的校外培训机构彻底“凉凉”。

12月13日,记者在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附近看到,这里原有的七八家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改换门庭、人去楼空。过去,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些辅导机构门前都会看到成群的家长接送孩子,而就在“双减”政策正式公布前,还有不少培训机构忙着“招兵买马”、装修门店。

大潮涌来,千万人跻身扎入行业;潮水退去后,赶潮人寥寥,有人搁浅于滩上,让人不胜唏嘘。

张强在郑州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了11年,从一名最底层的市场专员做到了公司高管,见证了教培行业的潮起潮落。两个月前,他毅然递交了辞呈,选择逃离。

“尽管之前就有传闻,但没想到,当暴风雨真的来临时,会是如此猛烈。”张强感慨道。

他清晰记得,2015年公司最鼎盛时,在一所中学附近租下了1600多平方米的门店,职员达150余人。尽管此后也经历过政策收紧、行业整顿,但市场依旧火热。没想到,不到半年时间,这家机构从烈火烹油走到繁华散尽。

张强的遭遇并非个例。截至目前,郑州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0%以上。12月初,继续办学的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变更为非营利性。这意味着,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或将退出历史舞台,大批从业者将面临转岗再就业。

在张强看来,校外培训机构“凉凉”,与“双减”政策实施固然有着直接关系,但行业的无序发展才是背后主因。这些年,教培机构长期被资本裹挟,在利益驱动下,乱象丛生、良莠不齐,严重破坏教育生态,确实到了该规范治理的时候。

重拳之下,校外培训机构四处寻求出路,低幼、K12学科类教育成为禁地,有的计划转向素质、职业、成人教育等非学科培训赛道。“但转型之路并不轻松,无异于断臂求生”,张强表示,一些机构和老师的培训思维已经固化,向素质教育转型非常困难,而家长是否会为素质教育课程埋单,还涉及教育评价体系的调整、思想观念的转变等诸多问题。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泥塑社团的学生们展示手工作品 陈瑞/摄

观望

“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校外培训机构遭遇“生死劫”,家长们的心态也随之出现分化。

有拍手欢迎的。“原来一到周末,就得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既耗钱又耗精力。现在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陪孩子好好放松下。”郑州市的一位家长认为,“双减”政策有助于家长从“鸡娃”“内卷”的思路中走出来。

有无所适从的。一名五年级孩子的家长在“双减”后第一个周末发朋友圈说:“不只我不习惯,孩子也很不习惯。他已经在房间客厅进进出出转了七八圈,不知该做什么,以前这个点他都在补习班补英语或数学。今天早早到家,作业做完,游戏玩过了……我就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他转圈,一起无所适从。”

还有焦虑不安的。李伟是郑州市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女儿平常学习成绩不错,以前报班并不多,但随着孩子今年升入初三,他也不由焦虑起来。

“自己不‘加餐’,别人‘偷跑’‘抢跑’怎么办?”“双减”政策、疫情反复等因素叠加下,郑州线下学科类培训按下“暂停键”。为了不让女儿落后,李伟给她报了学而思在线课程。他说,“双减”政策的确减轻了学生负担,长远来看当然好。但眼下孩子正处在升学关键期,急需补充“营养”,能否顺利通过考试进入理想高中,为接下来的深造打下基础,对一个小家庭来说非常重要。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和李伟抱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双减”给了自己“躺平”的理由,奈何没有“躺平”的勇气,虽然也想“佛系”,但在升学面前,如果原有的考试选拔制度没有改变,免不了被带着跑。

鉴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不少学生确实需要课后有人适当指点,这也是此前造成疯狂补课的重要原因。而校外培训机构“加餐”之路被规范限制后,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业辅导“刚需”,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面临升学的家庭来说,倘若学业辅导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让家长和孩子陷入新的焦虑之中。

一方面期待减负,一方面又担心落后。记者发现,“双减”政策来了,与心中升腾的新希望相伴随,不少家长内心的焦虑一时还没有彻底消除。

  

河南省实验小学舞蹈社团活动 白春源/摄

回归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音乐课上,伴着欢快的律动,昆吾小学的孩子们跳起了老师精心编排的课桌舞。

“以前的音乐课,只是带着学生唱唱歌、学简谱,时间长了学生容易感到无聊。”音乐老师韩晓利对记者说,“双减”背景下,她想到了把课桌舞、手势舞融入音乐课堂,带着孩子们一起舞动。欢快的音乐、有节奏的动作,让课堂“动”了起来,孩子们既体验到了音乐课堂的魅力,也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双减”政策实施,意味着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确保学习质量,是纾解家长焦虑的一剂“良药”。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省不少中小学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积极打造高效课堂。郑州龙门实验学校(长安校区)探索AI智慧课堂,把传统中草药知识融入到了编程课,让学生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到不少传统中草药知识;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同学们畅谈自己对“双减”的理解,为高效课堂出谋划策。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 陈瑞/摄

“以前是课内不足课外补,‘双减’后没有了课外辅导,对学校和老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河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振存教授认为,学校和老师应该更加全面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创新育人模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由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为主,向更加丰富多元的课内课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实践课堂、综合素质提升课堂转变,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更好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命价值提升。

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北京试行覆盖全市所有初中学生的教师在线辅导计划,既保证了师资,又让教师“劳有所得”,还建立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环环相扣,成效可期。

学校和老师回归教育本质,家长的角色和心态也要校准、归位。

“为了纾解家长焦虑,我们依托‘家长学校’,邀请河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结合‘双减’政策,向家长和教职工讲授家庭教育方法。”河南省实验小学校长王献甫介绍。

  

河南省实验小学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后美术社团活动 白春源/摄

一位家长说,激烈的竞争让家长总是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孩子自身的感受,“家长课堂”让他明白,其实与孩子积极互动、保持正向关注远比刻板的说教有用。

考试改革和评价方式调整也在稳步推进。

不久前,河南省教育厅下发《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明确从2024年起,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由目前的70分提高到100分,让不少家长拍手称赞。

教育改革的作用不断显现,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已经成为共识。但大厦也非一日建成,让孩子快乐成长,让家长真正心安,还需要全社会都来加把劲儿。(文中张强、李伟为化名)

观点集纳: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这是由学习科学和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的。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相信教育科学,学会做时间的朋友,以平常心态,静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

教育是是慢的艺术,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要从孩子一生的高度看教育,做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要教书更要育人,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应该从更长远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变革。

——河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振存

“双减”政策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开展探究式教学、合作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河南省实验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贾福霞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