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郑州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 媒体聚焦
负担做“减法” 育人做“加法” 二七区“导、拓、评”并举做好“双减”答卷
来源:郑州日报  2021-11-25

微信图片_20211125113239

长江东路第二小学盘扣课堂

微信图片_20211125113242

陇西小学教师为学生分析表现评价报告

微信图片_20211125113245

长江西路小学学生一起看校报

本报记者 周 娟

“双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二七区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真抓实管,落细落实,努力把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降下去”,把教育教学质量“提上来”, 既做好学业负担的“减法”,又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加法”。

以导促减 齐抓共管做“减法”

高位推动、多方聚力,强化监管、专项治理,拓宽渠道、健全机制……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双减”文件精神,二七区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答好“双减”卷,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着力构建全区教育的良好生态。

二七区委、区政府把“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任务,成立以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的区级“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双减”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同时,成立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双减”工作专班,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在充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全区实际,该区及时出台《郑州市二七区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郑州市二七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二七区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

在该区,“双减”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作为政府督导的常态化督导内容,被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学校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以导促减、以拓促教、以评促管,确保“双减”工作见实效。

以优促学 课堂增效做“加法”

“双减”的落脚点在课堂,二七区各校持续深化“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孩子在校内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二七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要素,采取有力举措铸师魂强师能。同时,通过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授课水平,科学引导每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育好每一名学生。

陇西小学的“舒展课堂”,依托研讨课形式进行有效课堂新模式探索,对新任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分层开展研课、磨课、导课,有针对性提升不同教师群体的课堂教学质量。研磨、提质、提效,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助力学子全面发展。

“我是小小园艺师”“我是超市管理员”“希希劳动记”……长江西路小学借助“智慧生活+”课程模式,尝试单元教学,进行项目化学习,在实践、行走、探究中,让孩子们体脑结合,提高学习的效力和质量。学校倾力打造的校报——《朝花希语》更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参与体验、了解社会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带领教师构建“学中心”的课堂教学形态,为学生设计学习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质减量 作业设计“加减法”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点之一。作业“减”什么,怎么“减”?二七区着重落实作业建设的“两化”——即作业管理制度精细化、作业建设系统科学化,指导各校在作业设计上把握三个“度”:数量限度,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优化作业设计,完善作业架构,从“量”和“质”上转变作业布置模式,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

陇西小学借助信息化平台,推行“会算术”的作业台账,有效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长,保证每个孩子每天作业不超量、作业有质量;长江西路小学制定“作业备案制度”,由校长、教学副校长及教导主任三级监控,设计家庭导师指导下的项目化学习作业、父母陪伴下的综合实践作业、《行走的思政课》研学任务单,除了聚焦孩子的学业结果外,更应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长江东路第二小学建立学校、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作业统筹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分层作业、实践作业”设计,让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鑫苑小学建立作业公示制度,设立作业“均衡指导师”“审核评价员”,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二七区艺术小学开展低年级“分—合—减—增”有声作业设计研究,理性、科学推动作业建设……分层布置的多元化作业,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实现作业“量的减负,质的增效”。

以拓赋能 课后服务做“加法”

下午两节课后,长江东路第二小学校园里,孩子们欢快地“飞”进自己喜爱的课堂。古香古色的国学教室,充满韵味的盘扣工作坊,热火朝天的排球场……该校深度挖掘教师潜能,充分利用校内场地资源,构建了“四模多元浸润式”课后服务体系。

作业答疑、多彩社团、快乐阅读、阳光体育,让孩子实现自主选择,多元成长。据悉,该校成立艺体技能类、人文基础类、思维发展类、态度价值观等各类社团,为学生提供菜单式个性课后服务。作为省内首家开设“儿童哲学”校本课程的学校,该校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儿童哲学思维绘画”“儿童哲学小故事”社团,打造非遗项目“中国盘扣”、西洋乐器类“悦耳打击乐”等特色社团项目。“电子摆拼”“智慧编程”“人工智能”“无线电测向”“扣响排球”等社团也竞相绽放,多元素养在学校课后服务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还开设“红色二七小导游”社团,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研学。该校“红色小导游”的身影,已经成为我市各个红色教育基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正是二七区落实“双减”举措,打造多元课后服务的一个掠影。在该区,“官方带娃”新模式不断升级。

全区各校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每周5天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进行“作业辅导+兴趣特长培养”,提升课后服务保障水平。各校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充分利用学校空间进行体育锻炼和游戏。不少学校更以弘扬传承二七精神为主线,挖掘红色二七课程资源,开展红色党史教育、红色人物传记学习等活动。长江西路小学还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融合社会家长资源,邀请社区工作人员等各类人士参与课后服务,开展社区服务、职业体验、参观学习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立体化。

以评促管 五育并举做“加法”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二七区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源头”,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积极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陇西小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基于数据实证,对学生、班级、学科、学校学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分层分析和反馈,实现对所学课程全关注、所有学科全覆盖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双减”背景下,学校基于学业评价诊断系统,开展了精准评价与分析,除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外,更帮助老师结合目标达成度精准施策,让评价成为教育教学改进的导向,成为落实“双减”的无形推动力。

该校打造“一控六优”“双减”模式,调控作业时长,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优化延时服务品质,优化课堂教学,优化阅读品质,优化体育教育品质,优化评价改革。目前,体育+阅读的成长册,成为每个年级、班级的必选项目,学生每天在校完成所有书面作业、课余海量阅读和体育锻炼,不断提升文化积淀,提高体育素能。学校还依托评价数据绘制“五育图谱”,将学科归于五育各维度,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关注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而长江西路小学的“学科融合”评价方式,也将评价整合到学习中,从“对学习的评价”向“为学习的评价”转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学校用可视化、可评价的方式叙写学习目标,转变评价情境为学习情境,转化评价量规为学习工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目前,该校正在借助河南省教科研规划课题,探索如何使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以点带面 优质均衡做“加法”

“双减”不仅仅是为学生减负,其根本目标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最终目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二七区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名优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合理引导各类学校公平竞争,推进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该区高标准推进“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全区52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名校托管,组建郑州二中、四中、五十七中,陇西小学,二七区实验幼儿园等16个名校教育集团,形成了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二七新区潜力资源相互融合,优质教育协同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实现了优质教育“南北互通、东西相达”的美好愿景。

目前,全区共组建19个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城乡组团的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跨片区、跨校区链接,实现了公办、民办学校100%全覆盖,走上了“名校组建共同体—共同体孵化新名校—新名校再组建新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日前,二七区教育局再次举行各教育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参加的“双减”工作座谈会,全区教育系统在深刻领会“双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科学研判,完善协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优化教育教学,确保减负不减质、质量有保障,引导师生、家长、社会公众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成才观,维护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生态。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