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
【创新管理】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价值
作者:郑州市第一〇一中学 刘永谦 编辑:邱琳惠 来源:郑州教育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5/07

随着高考内容改革的深化,高考评价体系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上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在教学中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要站在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要考虑学科的特殊性,更多地思考培养人的问题。第二个变化是增加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把国家教育政策融入课程和教学体系,将其具体化、明确化、深入化。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获得与学科相关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现在的高考命题淡化对教材现成结论的考查,强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要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严重冲击着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死记硬背、拼命刷题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可以说能不能在新一轮的高考备考中有所作为“根子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变革,才能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在学生身上。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果不抓住课堂教学变革,课程改革的目标就不能落到实处。课程改革这个“课”就是课堂教学,就是要对课堂教学领域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思考。

现在各个高中学校都充分认识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普遍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展示课、汇报课、录播课,促进教师课堂授课水平和学科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让借助于课堂这一平台,让教师在一起交流学习、互助提高。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还有许多需要引起老师们关注并改进的地方。

一、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堂并不缺乏学科知识,但缺乏教学的高度。教学高度绝非知识的偏、难、怪,而是教师能不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抽丝剥茧地把具体化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能力。教学高度取决于教师研究的深度,教学功力取决于教师用心的程度,如教学内容的取舍、环节的设置、程序安排的精心与否。要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教师就必须要面对和解决课堂低效的问题,重视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

二是对于课程资源的整合需要进一步改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有的课堂学生普遍感觉没有学习重点,不知道要掌握什么,条理脉络不清晰。上课听不明白、做题的时候没有思路,这节课就是有问题的。需要老师在课堂预设上多下功夫,从教学策略安排出发、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整合课程资源,增强条理性、结构性、逻辑性,锤炼课堂语言。

三是忽视了课堂反馈检测环节。检测反馈是适时及时进行的,不单单是最后几分钟的习题训练,一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运用要及时跟进、强化理解、快速反馈。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应以思考为主,提高技术含量。动手也好、回答问题也好要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时可以考虑多一些让学生思考的环节和时间的安排,避免低效的“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这种群问群答现象,通过及时有效的课堂检测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四是要重视课堂上教师的态势语言、讲课表情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影响。有的老师上课表情过于严肃了,更谈不上亲和力了,严肃的学生心里没底,紧张的听课没有思路,如果老师一节课自始至终极其严肃,会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也不高,听课也不会舒服,课堂效果就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即使有些教师尝试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将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满堂动、满堂跑,但仍然是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并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师生平等如何体现?课堂上的亲切、亲和,是基本要求。

五是课堂缺乏章法,不同课型没有应有的课堂模式。教师对课堂模式的实践应用,不是固化老师的课堂流程,是丰富和完善教学体系,是提醒督促老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也要考虑让学生做什么、怎么验证效果,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更关键的地方。不少老师有个误区,一提课堂模式就觉得是不上课不懂教学的人瞎琢磨,瞎折腾,其实这是一种思维自我固化的表现。当然深度有效的教学不在于模式本身,而是尊重学科特点,尊重教学基本规律,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好的学科教师是善于研究学生,知道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老师。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学校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进行合理的思考、研判,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体现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价值。

二、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价值:

一是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于一个好的课堂来说,一定是既有知识、又有味道的。一节课下来,教师能够站在学科的本质、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的体系结构层面,思考学科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价值。师生的思维很活跃,很有收获,这也是基本要求。学生不能觉得老师侃侃而谈了一节课,下课所得寥寥。知识不是越多越好,少则得,多则惑,要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老师对知识难易程度的掌握、对学习规律的把握、对学情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儿。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听、肯配合,下课后感觉回味无穷、收获满满。这与老师讲的多少无关,与学生练的多少无关,与课堂提问多少无关,与有无讨论无关。标准是“多数学生学会并掌握了多少知识”,课堂教学由重形式向重实效转变。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了向能力的转变。

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课堂呈现的是有方法、有思想。让学生考试得分的方法很多,多做题、多背诵也可以,但是这样做不能很好解决关键问题。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通过引导学生的有效深入的思考,悟出学习的方法,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思想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这与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和对所教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关。教学不再只停留在讲深讲透的层面,而是更多关注方法的指导,用及时有效的课堂反馈来检测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学会学习的关键能力。

三是帮助学生击破学习的“软肋”,弥补学习的短板。

在高中学习中,因为没有教师的科学指导,不少学生把成绩提高寄托在不停刷题和死记硬背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种低效和重复性行为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学习上的“软肋”。而高考命题恰恰要直击考生的“软肋”,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主干知识,对考生而言,老师没讲过,题型没见过,题目没做过,没有思路,无从下手,成为一个个学习的短板。

而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诠释了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对教材知识进行标新和创新,不求难、不求怪,体现出一种开放的学科思想和深刻的思维品质。每节课小切入,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这些课堂的着力点恰恰是学生能力和成绩的提升点。

四是帮助教师成为有情怀、有境界的教育专家。

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营造出来的境界反映了教师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让学生的青春记忆中留存着教师对成长的包容与尊重、关爱与美好。在学生的评教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全面关心他们成长的老师。除了知识,学生从老师那还能学到生活智慧、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感受到人格魅力。一定意义上,学校教育就是师生相处的一段生活,教学相长就存在于相处的细节之中。

总之,随着高考内容改革的深化,高中课堂教学的变革也进入了深水区,高考命题全面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的发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教师扎实的学科能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就不会有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应该承认,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有差别的,就像我们承认学生的智力有差别一样,那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教师专业差别的主要标志。有一位老师给自己课堂教学的定位是这样的:如果“讲”,就要讲出知识的逻辑性来,讲出知识背后的东西,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困惑、自己的体会讲给学生,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体会知识带给自己的快乐!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