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
【教育随笔】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插上智慧的翅膀
作者: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 卢海宽 编辑:杨召蕾 来源:郑州教育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5/0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高中三年一个教学轮回,暑期开学后面对高一新生,使用的还是三年前教材,我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破口在哪儿?在思考中上路了。

高一教学,刚开始的教学,没有想像的那么顺手,从初三进入高一的孩子们,还没有完全进入高中学习状态。这一届学生比三年的学生更活跃,知识面广,但课堂上老师讲的稍多,就有分心走神的学生,老师板书时还有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怎么办?如何吸引住学生,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堂学习。正在愁眉苦脸,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候,教研室通知让我参加市优质课评选及磨课任务,从市优质课一等奖选拔前三名参加省级优质课,省级前两名参加全国优质课大赛。有幸我全程参与市级、省级选手的磨课,可喜的是最后两位选手都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在帮选手磨课过程中,通过相互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选手的赛课水平不断提高,我感觉也受益匪浅。

回到学校,我反思近段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开始结合磨课选手的优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备课时先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设计达成目标教学策略,设计评价任务,备课的重点放在选取合适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磨课中参赛选手大都非常年轻,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我通过看、记、问他们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也从网上淘到手机投屏硬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实时呈现及实时互动。正在研究如何用手机投屏使课堂达到好的效果之际,接到学校通知选拔参加第16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大赛,参赛的路程,走起来并不轻松。一路走来,多少次修改课件,多少次参与磨课,多少次自己去演示,也记不清楚了。前面是帮助别人磨课,这次是别人帮自己,虚心求教。由于PPT制做水平低,向同事求教,向网络学习,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学习,有时问的别人都感觉烦了 ,还是厚着脸皮问,还真是学到不少知识,比如视频播放不正常,电脑里下了格式转化工厂,通过转化格式,将不常见的转化为wmv格式,不用再发愁播不出来了。看到别人不用点视频画面就能播放,又学习到了自动播放功能。Flash插入也是个问题,现在知道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还有其它问题,在一点点学习中得到解决。利用晚上下班时间、周末时间,找一个没有人的环境,独自练习,虽然辛苦,但也有快乐。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从幼稚、懵懂,到成熟。尤其在最后角逐阶段,与其说是与别人同台竞技,不如说在欣赏同行的盛装表演,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向别人求教学习。

记得赛课课题确定下来后,我开始思考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课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对接知识点是解决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不能背叛学科特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借助实验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用宏观实验现象反过来去推断微观离子是否反应。我设计以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让学生理解离子之间是否结合,首先在氢氧化钡溶液滴加酚酞,通过颜色变化来指示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推断氢氧根离子是否参加反应;钡离子是否参加反应,如何观察钡离子浓度变化?能否通过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确定钡离子浓度减小并参加离子反应,说服力不强。最后借助电流计指针偏转,导电性变化来确定。实验如此重要,那么学生能否清晰直观看到实验现象,对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至关重要。手机投屏派上用场,因而我通过手机投屏将实验现象清晰呈现在白板上,教室内每个同学都能清晰看到实验现象,对于问题解释起到很大帮助作用。从宏观实验现象进而探究出微观离子变化情况,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四种离子两两结合。然后我又将实验所用试剂改变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新的情况,溶液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钠离子与氯离子并没有结合。自然探究问题出现,溶液中哪些离子结合,哪些离子不结合?如果还用刚才的实验,课堂上用时过多,效率低,借助东师理想仿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五组不同类型的反应,一是有清晰的实验现象,二是有微观离子运动情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溶液中离子结合情况,总结出离子反应的不同类型。最后再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我又通过flash动画演示离子反应类型,进一步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离子,哪些离子结合哪些离子不结合,加深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从而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为后面离子共存做以铺垫。,这样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既突破教学难点,又节省课堂宝贵时间,实现课堂高效还是值得的。

课堂上用手机投屏可实现手机与白板同步,上课教师使用手机可方便控制PPT,减少教师一直在讲台上点击白板;通过手机摄像头将实验投到白板,学生可以清晰同步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结合观察到的现象,探析微观离子变化,达到了对知识深层次理解,建立了宏微结合思考问题的观念。利用仿真实验,快速找到不同类型离子变化情况,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这样的融合是有机的,无缝无痕迹的融合。

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教学三个维度。本节课第二教学目标就是用离子符号表征离子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针对这一部分用化学用语表征离子反应,一是方法,二是规范。我采用先方法,后练习反馈的操作步骤,这时将学生书写情况投入到白板上,避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时只是个别学生问题情况展示,可以在巡视全部学生书写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呈现,解决所有学生参与课堂问题展示;提升教学品质及教学的实效性。

学习知识只是一个工具,知识应用才是目的。本节课第三个教学目标是离子反应的应用,一是离子检验,二是离子共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仍然采用东师理想虚拟实验平台仿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阴离子、阳离子的检验和离子共存。课堂上学生观察形象直观的微观世界,在拖动一个个离子符号过程中兴趣盎然,在兴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利用虚拟实验平台,不仅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平台中的工具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利用微观结构部分与实验现象相结合,微观离子直观化,提高学生们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本节课小结,我并没有采取老师口头总结或个别学生回答的传统做法,而是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梳理,将知识框架写到纸上,通过手机投屏展示学生成果。作业布置,传统的作业是告诉学生在课本、教辅、学案某个地方,我利用东师理想慧教学中的同步备课栏目的布置作业,将不同类型的习题放到慧教学作业一栏,让学生分层次去完成,并上传作业,平台可以将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自动收集到错题本,便于教师通过大数据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个性化指导教学,做到“精准扶贫”。

痛并快乐着,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知道了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该追求信息技术繁多的华而不实,不应该从技术出发思考教学,而要从教学出发思考技术。什么是融合点,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存在困难,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能够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这节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使课堂形成了交互、共享、探究、协作的新型教学环境,突破认识和思维的障碍,微观粒子直观化,建立宏微结合思维模型,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