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诗歌散文
回忆,那梦想开始的地方
单位:荥阳市第三小学   作者:秦亚利   阅览:1151

第一次踏入这个校园,是二十年前的九月。我捧着心爱的通知书,骄傲地跟着父亲来到了高村乡第一初级中学(现高村乡第二小学)。

那时的校园,对于我这个从村里出来的小姑娘来说,宽敞极了!诺大的校园门口圆形的花坛里正盛开着鲜艳的串串红,两旁是娇翠欲滴的垂柳和两大片花圃,里面究竟种的什么花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可花圃里那弯曲而有趣的小道,却至今令我难忘。

我带着兴奋的心情随着父亲来到后院寝室。那一整排的大通铺,木板连着木板,被褥挨着被褥,我的三年初中生活将要在这里度过。后来,却发现这人多的屋子,不仅热闹、卫生条件差,有时还会有老鼠来做客。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们睡得正酣,突然感觉身上一痒,不知什么东西从身上猛然蹿过,于是有人惊呼:“老鼠!”寝室里顿时就响起了此起彼浮的尖叫声。当然,也会在某个夜晚,两个知心朋友钻进同一个被窝,说着悄悄话,或偶尔发出开心的笑,或偶尔倾诉自己心中的委屈。在那个十二三岁的年纪,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家人,来到这陌生的大校园,有几个知心的好伙伴,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安慰。

寝室的后面是我们的操场,那操场可真是大呀,每天跑操的时候扬起漫天的尘土,仿佛千军万马奔腾,爱干净的女孩子总是用一只手掩着口鼻,另一只手在面前不断挥舞着,企图用手掌甩开那扑面而来的灰尘,但当然是徒劳无用的。每次跑完操,脸上、头发上、衣服上雾蒙蒙的一层,简直就是个“土人”。

操场的东边是我们的食堂,那三间大瓦房也仅仅够师傅们做饭、储藏粮食。而我们用餐呢?无论春夏秋冬,也就只能三人一搭、五人一伙儿蹲在食堂门前的空地上。那时,我们管那片空土地叫“饭场”。一遇到下雨天,我们就不再聚集在饭场,而是自己寻找能避雨的屋檐或走廊下,校园到处都是临时的“小餐厅”。

三年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却也不会感到乏味、无趣。当我再次踏入这个校园,已是六年后。2007年,我从大学毕业再次回到这个曾经为梦想而奋斗过的校园。只是如今我再来到这里时,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从一名中学生转变成为一名教师。而这个仍叫高村一中的学校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离开她外出求学的那几年,在校门口两旁悄悄地建起了两栋办公楼,教学楼的东边也不知什么时候耸立着崭新的餐厅,里面是整齐锃亮的餐桌,一排排的餐椅诉说着现在学生的幸福校园生活。操场东边那三件大瓦房显然已经多时没用,它的周围已被丛生的杂草所淹没。晚上,我带领着亲爱的学生来到宿舍以后发现那些记忆中的大通铺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整齐,崭新的银白色高低床、毛巾架和洗漱台。

在随后的十年中,我守着我的母校,亲眼见证着他一天天发生的变化。2008年,高村二小正式在这个校区成立!乘着教学改革的春风,我们装上了新的班班通,老师们再也不像我的学生时代那样,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堂课。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冲击着学生的眼球,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学校积极响应教体局的号召,建立起各种功能室,开展各类社团活动。我们的舞蹈室铺上了新地毯,音乐室购置了几十架电子琴,科学实验楼也拔地而起,美术和国画成了我们的校本课程……农村寄宿的孩子们再也找不到满地打滚的脏娃娃,他们在课余时间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特长班。荆校长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决定走足球特色发展道路。为了改建土操场,他亲自带着老师们齐上阵,我们亲手拔去野草,开垦荒地,撒上草籽静静地等待。几个月过去,一片片新绿生机勃勃,足球赛场初具规模。接着,学校又改建了东边的篮球场、西边的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学校的硬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15年11月,由六年级学生李弘毅主拍的校园微电影《迎风奔跑的少年》正式拍摄成功;2016年,高村二小被评为“河南省首批名校孵化器示范单位”;首批“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一张崭新的名片见证了学校的飞速发展。

2017年,由于工作调动,我离开了这个工作十年的校园,但母校的消息从未从我的耳边消失,我曾经的同事告诉我,母校新建成的冲水式厕所已投入使用,教职工宿舍改造到位,新安装了伸缩式校门……每次回老家路过校门口,我总是忍不住往校园里张望。高村二小,那个我年少时曾经奋斗过的地方;高村二小,那个我青春时曾经挥洒过汗水的地方;高村二小,那个我那梦想开始的地方……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