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故事讲述
32孔窑洞成追忆
单位:巩义市小关镇龙门小学   作者:周西奎   阅览:1060

抬被子、端盆子、拎鞋子、拿铺卷;手提的、肩扛的、推车的、合抱的……叽叽喳喳、熙熙攘攘,此情此景还以为是菜市场,不是,这是我们龙门小学搬新校的场景,一晃四月有余,犹在眼前。对于山区的娃娃们,宽敞的教室,崭新的寝室,干净的餐厅,靓丽的足球场,这简直不可想象,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给孩子们的巨大的福利,正应了“再苦再难不能难教育。”每每看到孩子们在足球场上惬意的打着滚,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32孔窑洞在小关相当出名,很多人送孩子上学都询问窑洞还用不用?心中莫名的担忧那儿再成为孩子们的寝室。前溯20年乃至更久的日子,这儿成为学校,窑洞就作为孩子们的寝室存在。虽然窑洞冬暖夏凉,可是眼见改革开放的东风劲吹神州各地,高楼大厦已经成为各地的常态,再不济也是小楼房或者平房存在,窑洞再作为孩子们的寝室实在是格格不入。可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捉襟见肘的财政确实很难支撑各个学校去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因此孩子们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度过自己青葱的岁月。苦难的环境造就人才,可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更优越的环境下学习,人们为下一代拼命奋斗的出发点不就是这样吗?土路、土操场、窑洞成为上级关心的热点,多少次都想改善孩子们学习的环境,都因为经济的掣肘成为愿景。在这儿,孩子们虽然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成长着,艰苦条件也没有阻挡他们成才,一批批莘莘学子从这儿跃出龙门。

合校搬家  窑洞终被束之高阁

为了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国家在很多地方执行院校向城镇中心合并,小关也不例外。原来几乎村村都有小学,有的小学离镇中心20里开外,响应国家号召,都向中心转移。而今这个龙门小学就是合并而来,挂的还是龙门的牌子,却地处镇中心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龙门小学的寝室早就改成了平房式的模样,32孔窑洞也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他们偶尔会被放一点杂货,瞧着这些窑洞,可曾想到他们也承载着历史的荣光。

升级改造 崭新校园成为靓丽风景

省领导来了,市领导来了,爱心人士也来了,多少领导和爱心人士关爱着龙门小学的留守儿童们。我校收的多数学生为小关南部山区孩子,继而,留守儿童成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爱心人士聚焦的热点,都想为孩子们奉献一份爱心。从2015年开始,小关镇龙门小学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升级改造,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打通道,眼见他平操场,眼见他换新颜……小瓦房没了,小平房没了,而窑洞因为他独特的位置而得以保存,但是,矗立在他面前的高楼兄弟已经彻底遮住了他的光芒,他也必须默默地忍受,耐住岁月繁华带给他的落寞和无颜。随着2018搬入新家,孩子们喜笑颜开。洁白的教室,漂亮的宿舍,五彩的花朵,还有那可以尽情撒欢的足球场,真是“一脚迈入校门口,欢声笑语到心头。”新学校,新起点,新希望,如此靓丽的风景在小关都是独树一帜,因此吸引大批学子来我校就读,甚至有驱车近千里来我校就读的孩子。

每次送孩子们回寝室,我都想起曾经的窑洞宿舍,举目看看楼后的窑洞,他们慢慢地成为“活化石”,慢慢成为龙门小学发展历史的一本回忆录,成为几代人心中的追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祖国花朵的笑颜正是国家的希望,党和政府如此关爱这群可爱的小天使,作为一线教育者,我们更有使命教育好他们,让他们不仅做有用的人,更要做三观很正的公民。爱是一种传承,我们就是撒播爱的使者,让党和政府的大爱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社会爱心人士的爱,让我们个体的小爱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愿这群小天使在龙门小学都能茁壮成长。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