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故事讲述
从“阿姨”到“教师”的华丽蝶变
单位:管城区南曹乡中心幼儿园   作者:王莉   阅览:1666

从托儿所到幼儿园、从“教师中心”到“以幼儿为本”、从“保姆”“阿姨”到“老师”……在上班二十多年的日子里,我经历着中国幼教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幼儿教师观念的重大转变。我觉得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称谓的变化:从“高级保姆”、“阿姨”到“老师”

1996年,刚走上工作岗位,家长拉着孩子的手进入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听到“听阿姨的话、给阿姨再见。”当别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时,我回答“幼儿园老师。”别人就会用轻蔑的语气说“咳,看小孩儿的高级保姆。”2012年教育部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14个领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62条标准,体现了现代学前教育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民生事项。如今的幼教人几乎在幼儿园听不到“阿姨”这个称呼了。

二、 教育内容的变化: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到“五育并重”

依照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映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

三、 教育方式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幼儿为本

传统观念上,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小手背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老师说一句,你们说一句”,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 美术课的时候会提前准备好一副示范画,让幼儿单纯的模仿,评价孩子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在新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影响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面貌发生了从“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到“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幼儿园的环境和一日活动之中”的巨大变化。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特色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模式在形成和发展。

四、 新型的师幼关系: 教师要蹲下来与幼儿说话

在过去,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现在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