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故事讲述
遇到的就是最好的
单位:登封市告成镇初级中学   作者:文乾修   阅览:893

遇到的就是最好的

教育遇到成长,成长遇到教育,密不可分,特别是对70后出生的我,感触颇深。改革开放40年,我更是在教育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教育,对教育我如影随行,情有独钟……

启蒙教育:母亲是我最好的老师

1975年10月12日,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登封市告成镇杨沟村文家门。我们的村子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但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我的启蒙教育就在这里起航,更是从我的母亲那里开始。

我姊妹三个,上有一姐一哥,我在家中排行老末,于是我得到的宠爱最多,自然我受到的“教育”也最多,特别我的母亲。回想小时,可能是我老爹要常年在小煤窑上挖煤养活全家,教育子女自然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每天早晨母亲总是早早的第一个起床,打扫庭院,喂猪喂鸡又喂牛,然后还要去地里忙,这时我们三个也都会被母亲叫起一起去地里,春天里多是开荒播种,夏天一般是割猪草、割牛草,秋天就是到地里拔草锄地,冬天到荒坡上拾粪捡石头。总之,一年四季,我们在母亲的“教育”下,从无闲日,忙的不亦乐乎,有条不紊,可能有时我因是母亲的“小奶肝”会受到些特殊的“恩惠”(少干活或不干活),但我在家人的影响下特别是母亲辛勤劳作的教育下,我自童年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勤劳的习惯,成长的幼芽在家人教育的培育下已开始萌发。

小学教育:落后更使我勤奋

1983年8月,走进我记忆中的村小,忆起我刚入学的情形:两个土窑洞就是我们的教室,教室里用石头凳起的几块长木板就是我们的课桌,凳子全是我们学生自己从自个家里搬去的小木凳,家里没有小木凳的就顺便在野外找个稍平整的石头就是他们理想的凳子了,当然黑板更是特殊设计一番:在窑洞的南墙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空坑,用一块木板往里一放,墨汁一涂色,就是我们汲取知识的理想之处。记得一二三年级一个窑洞,四五年级一个窑洞,这就是我小学教育时光里的全部硬件——落后。

硬件的落后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的热情。一二三年级是我一家子长者教课,按辈分我叫他四伯,四五年级是个叫西甲哥的教课,他们都是村办教师,可能是一家子缘故,既是四伯又是老师的他对我更是“教育有加”——改作业扣得更细;还有我儿时的伙伴占北和云朝在放学后我们也总会在一起比比看看我们谁写的字好,谁做的作业得100分的次数最多,在竞争中我更加勤奋和细心。为此小学教育时期,我的成绩就一直处在班级上游,班级前茅(说来也许可笑,当时一级最多不超过10人),落后的沃土激励我在教育中开始茁壮成长。

中学教育:偏科成就我顽强

1988年8月我以所谓“优异”的成绩升入到村初中(盆窑学校)学习,初中接触到英语学习,因为我们的初中偏远,分不来专业老师,无奈之下,校长就找了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小伙子教我们英语,这个教英语的牛老师,可能自己英语不够专业,教我们学习英语时为了让我们记住英语单词的发音,就让我们用汉字标注,例如在拼读“脸”这个单词时就统一写成“盆瘦”,拼读“飞机”时统一写成“普琳”等,但这样好景不长,临近下学期期末,我们的牛老师由于家里给他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他要转行去开车拉砖挣更多的钱,撇下我们初学英语的孩子只能自学了,更不幸的是由于教师缺乏就在我我初一读完那年,我就读的村初中解散了,我们的期末考试都是把试卷全部一次性发放,拿回家自己做,更不要说批改和评讲了。

面临初二开学,无奈之余我借住到我外婆家,到他们村子的初中去上学——东金店乡背阴坡村初中读初二。屋漏偏逢连夜雨,初二刚读完,由于背阴坡初中连年中考成绩重点高中都是白板(没有一个学生考上登封一中),东金店教育组要撤掉背阴坡初中,在背阴坡初中原校址搞东金店乡实验中学,主要是抽选全乡的初中尖子生,再抽调全乡的骨干教师全力提升东金店的中考成绩,大打教学质量翻身仗,原背阴坡初中的师生要进行分流,过分数线的进实验班,不过的分流到五里外的库庄初中,我有幸成为背阴坡初中入选初三班的3人之一,为什么说是有幸,主要是分数线语数外总分150分以上可入选,可分数公布之后,背阴坡初中没一人入选,在村委的大力请求和商讨下,实验中学对原背阴坡初中学子降10分录取,这样我以143分的成绩光荣入选实验中学的实验班。进入实验班,全班60余人,我排在末位,一项努力上进的我并不认输,努力学习,加班加点,最终排在班级四十多名,再不向前,主要是我的英语和化学成绩太差,出现了偏科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我中考文化课总分只有371分,与登封一中失之交臂,最终去上了登封五中。

进入高中,我明知自己的软肋——英语和化学成绩不好,于是我在高中分科时我选择了文科,转眼进入高三,再也不用学习化学了,但英语一直是我的致命伤,第一年高考失利主要缘于英语太差,第二年又是因为英语成绩不理想与高校大门无缘,面对接连的高考失利,那时真的有点想放弃,但想到自己一向要强的母亲,想到自己曾经优秀的过去,我不甘放弃,我又倔强的背起行囊第三次迈进了高三复习班,面对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目光,我用自己的倔强开始了我最难忘的岁月,我要恶补英语,上课听,下课练,空闲读,一直在不屈不挠地学习英语,为了时时提醒自己,那年我在我的每本书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上“1997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能是努力感动了上苍,那年我高考终于考了537分,如愿以偿地考上我的理想院校——郑州教育学院。

是呀,回想几年的中学生活,我只想一句话总结:偏科使我变得倔强,偏科成就顽强!

大学教育:兴趣锻炼我特长

作为一名师范生的我,书法练习我兴趣盎然,记得当时师训班的吴文庆老师毛笔字写得非常好,我非常羡慕,经常观摩他的书写,再加上大学社团活动较多,经常写海报,我的兴趣加上我的实践,渐渐地我的书写有了不小的进步,我的“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书写在班级里也稍有名气,特别是1999年5月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砸,郑州各高校进行游行示威,我用毛笔书写了很多条幅让同学们举着上街游行,师生们更是对我一片赞许。

日日写,天天练,我的特长逐渐明显——写一手好字。回想起来,真的要感谢宽松的、自主的大学教育。

步入教育:成就学生,成长自我

1999年8月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初中语文教师,转眼已是将近20年,这20个春秋里,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迎来了一批批稚气未脱的孩子,送走了一届届毕业生,我也从一个仅凭热情干事的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师,我骄傲,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成就了学生,更成长了自我。

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教育的脚步,40年来,我在教育中成长,我在成长中教育,而今,我已43岁,深感40余年来,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石桌石凳到今天的多媒体教学,从过去的师资不全,到今天的全科教师,从过去的落后到今天的先进,感慨万千,今非昔比,我无怨无悔。最后,我只想说:“遇到的就是最好的,感谢您——教育”。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