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故事讲述
一路艰辛 一路辉煌 -----市直高级中学四十年发展历程
单位: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   作者:姚丽娟   阅览:4410

嵩山脚下,洛水之滨,有一块谱写教育神话的土地:这里是园丁耕耘的沃土,这里是桃李满天下的圣地!这,就是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回顾市直高中40年的发展历程,既曲折又悠长;回顾市高人的创业故事,既艰辛又辉煌;念及市高的莘莘学子,既骄傲又期盼。这些如诗如歌的峥嵘岁月,今天又一幕幕呈现在市高人的面前……

应运而生,艰难起步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内乱。当时的巩县,百业待兴。面向全县招生的“巩县二中”已停办多年(到1978年才恢复招生),各镇(公社)都有“五七高中”,农村的孩子可以通过“推荐+考试”的方式到“五七高中”就读。但城区没有一所高中,城区的孩子只能“上山下乡”去读书。

在城区人民的期盼下,1976年10月县城中学应运而生。校长曹振坤,教导主任王永业,总务主任崔建功。校舍刚开始设在县城小学,1977年迁往原巩县二中。从各校陆续抽调了孙惠民、徐元超、康朝红、钟权、张月桂、何伟等优秀教师。当时学校设施之简陋、物资之匮乏是今天无法想象的。条件虽艰苦,但师生精神饱满,热情高昂。77届、78届高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们由此看到了希望。

1978年巩县二中恢复招生,县城中学从巩县二中院搬到了巩县九中(现四中)院内。马云龙同志任校长兼支部书记、代国香同志任副校长兼支部委员。几经协调,县政府决定在文化街县城小学的南边筹建县城高中。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建成了教学楼和办公楼。县城高中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艰苦创业,质量立校

县城高中搬到文化街新校址后,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马云龙校长,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工会、团委会及学生会等组织。教师分文科、理科两大教研组办公。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1982年高中由二年制改成三年制,县城高中新调来了丁发林、张继栓、王志军、李茂遂、常成军、雷广山、李振礼、周晓建等25位骨干教师。马校长极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激发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意识,同时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

在市高人的努力下,在高考预选制的几年时间内,市直高考上线人数均是除二中之外最多的学校。县高这所“最年轻”的高中,很快在社会上获得广泛的好评,为县高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3月,马徳运同志任县高校长,马云龙同志任支部书记。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面临的一大挑战是高中从二年制改成三年制之后应届生在高考中能否打一个漂亮仗,学校高考能否保持在全县(除二中)的领先地位问题。马校长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动员会,邀请教研员到校诊断听课等形式,深入了解师生所思所想,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制订策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因为各项措施得力,1985年高考成绩揭晓,应届生不负众望,不仅打了一个漂亮仗,还为县高树立了应届生上线人数和上线率的“新标高”。

马校长办事干练、作风朴实,关心教师员工生活及他们子女的上学就业等问题。特别是学校集体拉煤打煤球一事成为师生美好的回忆。

随着巩县学龄儿童的增多,城区小学、初中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经县政府、教育局研究决定,在桐本路东新建县城高中,把文化街校园转给初中用。1988年9月,县

城高中再次搬迁到桐本路新校园(即现在的市直三小院)。这个新校园,仅有一栋集教学、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一个伙房,一栋师生住宿楼。当年又从其他各高中选拔了白振全、张雪琴、窦文钊、王文治、李宝宏、李宏航、苏海亮等一批优秀教师到县高任教,充实了教师队伍。新校的办学条件仍很不完善,但学校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县高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理科成为巩县的一面旗帜。

学校三迁,步步登高

1991年7月李正查同志任校长,马德运同志任支部书记。当年巩县“撤县建市”,“巩县县城高中”更名为“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巩义市高中布局调整,高中由14所压缩到7所。市直高中又引进了李爱琴、李秀玲、马银珠、秦乾敏、张玲等10位优秀教师。这些老师的到来,使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市直高中规模逐步扩大到12个班,加上复习班,最多达到15个班。

李正奎校长教育教学业务精湛、管理经验丰富。为了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大讨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了《(市直高中教学质量管理规定》。学校管理向科学、民主、规范方面迈出了一大步。92年、93年连续两年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受到市局的表彰和奖励。

随着巩义市的迅速发展,城区小学已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需要。1993年,上级决定在北山口镇征地150亩新建市直高中,在原校址上成立市直第三小学。1994年新校落成。随后全国教育“落实全教会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上级研究決定“小局服从大局”,让巩义市职专搬到市高新校址,让市直高中搬到职专旧院。1994年8月市直高中由城区搬到了北山口镇原第一职专校址。从1995年开始,市直高中招生不再受户口限制,同其他高中一样面向全市招生。

学校搬到北山口后,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师生食宿、学校水电问题尤为突出。但市高人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在李正奎校长的带领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逐一破解了这些难题。仅用两年的时间,使学校又恢复了元气,1995-1996年高考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

1996年7月,李茂遂同志任校长,王志军同志任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李校长为人和善、办事认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为学校新建了阅报栏,在校园四周的墙壁上新修了多块黑板,各教研组都有了自己的学科园地。他还聘请了外籍教授用英语给学生演讲,让学生聆听原汁原味的英语:举办圣诞节英语文艺晚会;创建校园广播站;在教室内外张贴伟人、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创办艺术特长班等。这些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师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市直高中校园文化升华到了一个新高度。

1997年10月,周晓建同志主持工作,1998年7月被任命为校长。王志军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周校长抓住北山口镇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大好机遇,解决了临街房的权属问题。学校又搭上了“人民教育基金”的末班车,1999年8月高五层的临街综合办公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后又完成了改厕、改水、改电三大工程,扩建了实验楼,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周校长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管理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他带领班子成员,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发扬“团结奉献,拼博实干”的市高精神,围绕“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这一奋斗目标,出台了《教学质量目标考评方案》、《教研组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建立连续评价机制,发挥教研优势和群体优势,较好地解决了“双年好单年差,质量不稳,波浪前进”的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责任目标,连续三年夺得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金杯(团体总分第一),连续三年美术生高考上线人数全市第一,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市直高中以“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质量高”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00年7月,吴建国同志任市直高中校长,王志军同志任支部书记兼副校长。2000年7月至2009年7月,吴校长在市直高中任校长三届共九年,是市直高中发展历程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这九年也是市直高中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吴校长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守“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苦心经营、精细管理,使学校的各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新高。

吴校长在任期间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由18班增加到24班的规模,在校生人数近2000人。学校面貌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标准化实验室应有尽有。尤其是2006年在市教体局的直接关怀支持下,拆除了陈旧的教学楼和住宿楼,在原址上新建了一栋六层高、拥有60个教室的教学大楼,大大改善了师生教学、生活条件。新教学大楼成为市直高中的新地标。

2003年经郑州市标准化验收小组严格评估,市直高中在巩义市率先被评为“郑州市标准化高中”。又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05年学校被评为“郑州市示范性高中”,这是继巩义二中之后我市第二所示范性高中。

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日益提高。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名师、教学骨干、省市学术带头人,如胡啸润、周全波、李宏航、于基宽、李秀玲、乔春晓、康东培、王锐等

在市高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星现全面辉煌。2001年-2009年,学校年年都被评为“巩义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教体局的隆重表彰和奖励;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郑州市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郑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级卫生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文明标兵学校”等多项省、市级先进荣誉,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继往开来,负重前行

2009年7月,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由韩思周同志任校长兼支部书记,赵焕章同志任副校长兼支部副书记,胡啸涧、窦文钊、范志高三位同志任副校长。

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市直高中新的发展起点上,提出市直高中的办学方针是:以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全面发展。面对我市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入进行,随着东区高中的建成并于2009年秋季开始招生,普通高中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韩校长指出:回顾学校发展的历史,市直高中就是在艰苦的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新老市高人,都要保持这种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团结奉献,拼博实干的市高精神。通过“打造名师工程,实施成功教育,创办特色学校”,让市直高中永葆青春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由于新一届班子領导得力、工作得法,教师苦干、学生苦学,使市直高中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300人大关,再创市高辉煌。

2015年7月,王秋萍女士到市直高中任校长,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办学方针,围绕“规范、质量”开展工作。学校组织教师走出来见“世面”。 全体教师赴河南大学进行为期三天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到西峡一高取经,奔沁县永威中学“淘宝”,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组织教师校内大练“功”、举行优质课大赛、专业知识大比试、教科研活动月月比、青年教师入职培训班等,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技能。

王校长重视改善干群关系,关心教职员工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校长在市直高中任职一年,使市直高中师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2015年,市直再次荣获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荣获教育教学质量奖。

再塑形象,任重道远

2016年7月,王秋萍校长调任巩义一中任校长,巩义市教科研中心主任王博同志接任市直高中校长。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市直高中又重新焕发了生机,面对前进中的市直高中积累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新一届领导班子根据学校当前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项研究、四项工作、五个目标”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转型、提质、创品牌”的教育工作思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名师学科带头人”传教活动。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教师积极录课传课,本学年共计上传课230节,是普通高中传课最多,获得省级,郑州市级,巩义市级奖项最多的学校,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许多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受益。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市直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在稳中有进中再上一台阶, 2016年、2017年连续被评为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巩义市文明单位。

我们学校近两年在硬件建设上共投资500余万元,对男女生宿舍,教室墙壁,教学楼走廊进行粉刷、美化,更换教室桌凳1000多套,宿舍床铺500套,安装教室空调30台,餐厅改造,办公电脑200台。

2018年,我校再次投入300余万元,安装学生宿舍、教师宿舍空调300台,粉刷男女生宿舍外墙壁3000多平方米,对校园内外老化的线路,水管进行更换等。

市直高中这所命运多舛的学校,虽然对很多硬件进行了更换,但是市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然面临诸多难题,第一:校园面积22亩,学生活动场地只有4个篮球场大。第二:学校硬件设施差、老化,由于简陋学校的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无法上实验课。第三:由于教师工资低、住宿条件简陋,近几年青年优秀教师流动性大,大部分都去了大城市和私立学校。第四:班级人数偏多,教师改作业量大,辅导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第五:由于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个别学科代课教师出现了阶段性紧张。第六:由于近几年新进教师女教师多,于是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调,女教师找对象难,流动性大等。第七:学生宿舍水管少用水紧张,厕所小,蹲位少。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是市高人,我们会继续发扬市高精神。

四十年来,市直高中一路艰辛,一路辉煌,铸就了巩义教育的光辉品牌,她将永远载入市直高中的不朽史册。对于永恒的教有事业而言,四十年仅仅是市直高中青春的开始,勤奋务实的市高人将继承我校的光荣传统,构想更加美好的蓝图,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