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故事讲述
为师之路
单位:郑州市经开区   作者:陈建霞   阅览:1012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为了缓解基层中小学校教师严重缺少的现状,出台政策,从初中生选拔优秀毕业生,到中等师范学校学习三年,然后毕业后分配到各地小学。在当时形势下,考上中师,就成了国家干部,等于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商品粮,成了许多成绩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首选。于是,初中毕业那年,我也毫不犹豫的在志愿书上填报了“郑州师范”。并如愿成为一名教师。

之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其一是因为能够走出农门,上学期间又有国家补助,减轻了不好两袖清风的父母的负担。更主要是是我的老师对我的影响,他们在讲坛上举手投足间的潇洒、课堂上口若悬河的讲解,让我深深的领悟到教师的魅力。

那时候,国家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贫乏,加之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就更艰难。我小学毕业升初中那年,乡里专门成立重点初中,离我家有六七里地。那年,我们村和我一起考上重点初中的还有一个男孩儿,可父母觉得离家远住校还得花钱,就没有让他去。而我,母亲为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父亲则寻遍家里能用的木板,拼凑起来,成了我初中三年的凸凹不平的“床”,就把我送到了学校。

学校着实简陋,住室潮湿、狭窄,每个学生带的一米宽的铺板也放不下,只能两个人自由结合合睡一块儿。所以我那个造型不美观、做工不精致的铺板根本没有派上用场,但它的寒酸已经给我留下心灵的阴影,我把它悄悄得藏起来,唯恐别人看见。学校的教室颇有年代感,从外面看是一排整齐的平房,里面的房顶是拱形的,很像延安窑洞的构造,倒也冬暖夏凉,很是舒服。

人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一根教鞭,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忙碌,是那时候的教师最真实的写照。教师备课,基本靠写;教师上课,基本靠嘴;教师上班,基本靠腿;教师休假,实为农忙。课堂上一本书,一支粉笔,一个讲台,一位循循善诱的师者,没有多媒体,没有平板,甚至没有,但却一支粉笔讲天下。语文老师张老师,我常常好奇他大脑的构造是不是与常人不同,他讲课时滔滔不绝,时而引用一句名言,时而朗诵一段诗词,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书写的在黑板上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善心悦目;物理老师李老师,课堂幽默风趣,枯燥的物理知识,从他最后出来,就幻化成了一个个趣味的小故事。正是他们的睿智与才情吸引了我,让我也毫不犹豫的走上了为师之路。

中师三年,我珍惜一切学习机会,努力从老师、从同学、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像张老师、李老师那样让学生信服的师者。当我离开学习的课堂,走上教育的岗位,回到我曾经学习过的校园,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教师,从受教者到教育者时,我踌躇满志,以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学校的环境变化更是让我欣喜:原来那一排窑洞式的教室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又整洁。我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教具学具,让他们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听我说,而有更多的机会去操作去体验,在动手中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含义。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日渐深刻。农村人,只能把升学作为摆脱命运的唯一途径。我看着这些求知如渴的孩子,看他们勤奋的身影,看他们执着的追求,心中积满了力量,我愿意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在关键时刻为他们指点明灯。初中是学生,大多都住校,一周回家一次,我就是他们的知心姐姐。第一次让我感到撕心裂肺的疼,是一名学生辍学的时候。他学习很好,是个非常乖巧的孩子。那一周周一,我来到教室看到他空荡荡的座位,便问他同村的学生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孩子说老师,他妈妈不让他上学了。我骑上自行车,飞奔到他家里,他跟妈妈刚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看到我,他满含泪水:“老师,我爸爸得了重病,家里钱都花完了,还借了不少外债。我们家没有钱再让我上学了。”“我可以给学校争取,看看能不能免去你的学费。”“那也不行啊,每个星期都得花钱,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他妈妈无奈的说。“老师,你不要再劝我了。”他哭着跑了出去。回去了路上,我的心一阵阵的疼。贫穷,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贫穷,让孩子的梦想之花还没有绽放就夭折了。

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温暖了教育。国家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为推进教育均衡,对农村地区实行了“免除学费、免去杂费”,还为农村住校的学生给予生活补贴。那年,我也从初中调到了一所农村小学任教,秋季开学的时候,家长们带着孩子到学校报到,当听到老师说不再收学费的时候,先是不敢置信,而后便喜笑颜开。不仅是为学生免除学杂费,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的破旧瓦房相继被拆除,一幢幢教学楼如雨后的春笋一般拔地而起。那天,三大卡车的教学仪器送到学校的时候,老师们视若珍宝,一件件小心翼翼的搬到屋里。学校,有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改,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多媒体在校园的普及,为学校教学改革带来了福音。学校彻底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电化教学用形象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的深刻影响,更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加快掌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技能。

蓦然回首,为师从教已过二十多载;岁月悠悠,抚往昔感慨万千! 当很多的人、物、事在我们身后慢慢远去,逐渐消逝,留下的便是那宝贵的记忆。行走在消逝中,行走在不断的成长中。且似流淌的小河,清澈又明亮。作为一名教师,此刻我也回顾在这行走的时光里。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