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故事讲述
我与她们的故事——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单位:登封市徐庄镇王屯小学   作者:李晓丹   阅览:775

突然接到这样的征文任务,我是茫然的,改革开放的40周年,徘徊在三十而立的我,又该怎样续写这40年来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呢。犹豫许久,我想借此难得的机会写一写从她们那里听到的故事。

——题记

她们——我的外婆和我的母亲,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太多农村女人的平凡与不平凡,总想,如果我是一名导演就好了,这样那些听了八百遍却依然觉得有趣的故事就可以生动又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外婆的故事

那个年代的故事大多是从我外婆那儿听来的,比如给地主家种地交粮,她亲眼见过饿死了三个人,百般节省下来且每天只点一小会儿的煤油灯,背着年幼的大姨去吃大锅饭,又怎么拿回家来偷偷的将稀得不能再稀的粥熬的稠一点……

总听外婆说起,不善言谈的外祖父年轻时一直在煤矿做矿工,有了自家的耕地之后,辛劳的外祖父等到秋收时节就越发的忙碌了,白天上班,晚上就睡在田间地头,为的就是能够及时的收割,进而开始新一轮的耕种。家里的白面粮食也总是紧着外祖父和舅舅,我常想二姨她们当时偷偷切下的一小楞白面馍馍该是如何的香甜。

或许是思想的封闭,也或者是赚钱的不易,外祖父很是反对母亲她们姊妹几个上学,然而倔强的外婆总会偷偷拿着鸡蛋去换两分钱的铅笔,就这样每学期一块多的学费母亲她们坚持读了三年的小学。

如今年近九十的外婆已很少讲起那个年代的故事了,或许是岁月已让那些记忆模糊,抑或者是她也意识到这样的故事已经不被年轻的一代所理解。是啊,柏油马路、不愁吃穿的日子或许也是她那一代人曾经不敢祈求的吧。

母亲的故事

我那可爱的、倔强的母亲只读了小学三年的书,她总是说,小时候家庭条件已让年幼的她无心读书,总期盼着自己快快长大,能够去家附近的铝矿上班。所以13岁时,母亲就拿起箩筐开始了一个月三十几块钱工资的工人生活。第一次评选劳动模范时,母亲就光荣地成为两名劳动模范中的其中一位。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二十岁我母亲嫁给我父亲的前一年。或许是从小的磨砺让仅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很懂得过生活,我想我们家的生活一直以来能过的如此舒心大多都源自我母亲的精打细算吧。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会一边做早饭一边听我熟练地将语文课本从第一课背到第二十一课。晚上家庭作业有不会的,母亲总会在马路边等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放学路过时给我讲一讲,小学五年我的家长评语上总是这样五个字“晓丹,努力吧”,这样的五个字寄托了母亲对我最殷切的期望。

有位同学曾经很是羡慕地对我说:“如果我有一个像你妈妈那样的家长该有多好”。是啊,如今工作还算稳定的我应该感谢母亲对我的辛勤付出,如果没有她的督促,我想我不会有今天的上进,谢谢我平凡又伟大的母亲所给予我的一切……

我的故事

生于八十年代末的我,算是幸运的一代,尽管也有几个月在破旧窑洞学习的时光,尽管也曾和小伙伴一起趴在板凳上,看着挂在树杈上的黑板听老师讲课的经历,可我们最终还是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所幸寒窗苦读十年,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也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走上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和如今的孩子相比,我们这一代或许少了特长的培养,少了学校活动带来的见识,没有手机、电脑的陪伴,没有参观科技展、绘画展,外出旅行的机会,没有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帮助,可我们同样获得了自由而丰富的童年生活。甚至经常停电不得不点起的蜡烛也成了那个时候最美的一道风景,如今怕是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未来的教育也一定是我们不能预想的,它只会比我母亲那一代,比我那一代,比如今的这一代更优越,更先进。

参加工作之后已经很少这么写一篇文章了,许是忙的缘故吧,可终究还是觉得自己越来越缺少书卷气了……写了这么多好像偏离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了,可又好像并没有偏离这个主题,这不正是我所了解的教育之路吗,这不就是我们这一家三代人的教育之路吗,它或许也代表了大多数人家的教育之路吧。

感慨四十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为这伟大变化付出点滴的所有人。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国泰民安,祝福我们的教育之路至真至善至美!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